创新组织 我国“科学家研究”学术脉络与发展历程——基于文献计量与语义网络的方法
时间:2024-10-23 04:59:13 点击次数:
引 用本文: 杨正.我国“科学家研究”学术脉络与发展历程——基于文献计量与语义网络的方法[J].今日科苑,2023(11): 38-49
科学家研究是由科学学、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科学技术研究等学科或领域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以科学家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被认为是科学相关社会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进路与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对于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进一步敦促并推动了对于科学家群体的相关研究。但是目前“科学家研究”尚未形成公认的建制化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内部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共识与范式。虽然沈君等人提出过“科学家学”的概念,但对于科学家群体的研究依旧呈现出分散与多元化的特征。想要更为系统地、建制化地将科学家群体相关研究有效整合并形成有明确研究特色与取向范畴的研究领域,有必要对科学家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细致化、科学化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并把握其发展的脉络与特征。
通过对1998至2021年间中文CSSCI期刊上发表的科学家研究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及语义网络分析发现,科学家研究作为一个具有明显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特征的学术领域在近年来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并逐渐发展为趋于稳定且规模化的研究领域。日渐多样化的语义网络聚类以及逐渐变小的网络平均中心度都表明科学家研究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越发明显的跨学科及多样化视角的态势。通过知识语义网络中节点的加权中心度计算及历时性变化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科学家研究逐渐从一个以哲学与史学为主要视阈的研究领域发展为更为细致化关注科学家群体的多样化微观行为、社会形象、心理状态的多理论、多视角、多方法的研究领域,且这种微观化与细致化的发展趋势与科学家研究的情境化态势相互影响并呼应。
“科学家”作为当前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社会载体,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与研究。当前“科学家研究”领域虽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及规模化趋势,但在具体的研究脉络和学术领域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范式。多理论、多视角、多方法的发展态势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影响便是不同的学术领域“各自为政”,从而难以在“科学家研究”方面形成研究合力,并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向“科学家学”迈进。想要实现“科学家研究”领域的共力发展,推动我国“科学家学”学科的范式建立,首先要明晰这一领域的核心要素,建立不同视角或学科的研究共性与对话空间。从顶层设计来看,需要重视“科学家研究”领域的整体规划与学术建设,搭建相应学术共同体,召集跨学科领域专家,组织相关学术会议,进行专题研讨,厘清学术领域边界,明确“科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与时代使命。在这一方向中国科协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具有天然优势与使命需求。在具体研究层面,STS、科技传播、科技哲学、科技史等领域的学者要将对“科学家”群体的研究从自发引向自觉,将“科学家”从研究的资料转向研究的对象。以期在不同领域专家合力的背景下,建立以“科学家”群体为核心研BOB·体育综合APP下载究对象,以其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精神表征、发展历史等方向为研究维度的“科学家学”学科范式,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成果互动融合,为国家发展提供来自这一领域的成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