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创新、基础研究、高端智库是一流人才的事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一流人才的甄选、延揽、评价与自主培养问题,做成事的关键是选对人,甄选一流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是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智库竞争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定性因素。笔者用学术带头人决定论来表明一流人才的重要性:项目组的水平取决于学术带头人的水平,而不取决于项目组中水平最高的学者的水平;只要科技体制机制不是特别糟糕、经费有一定保障,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学术带头人是一流人才,其他成员才可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迄今为止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有80%的科学家做出标志性成果时,并不具备较好的科研条件。屠呦呦、中村修二等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在艰苦条件下做出了世界级成果。因此,目前科技界的头等大事与当务之急,是甄选出真正的一流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作用。破“五唯”,尤其是破除唯“帽子”,就是要重新甄选一流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因为长期以来盛行“唯帽子”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们中的多数一直不缺科研经费,科研条件优渥,但是原始创新明显偏少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扭转。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意味着中国科学家要进入世界科技前沿,与全球一流科学家进行比拼、竞争,依据国内相对水平评选出的人才“帽子”,没有多少意义。就像竞技体育争的是奥运冠军和世界纪录,全运会比赛的前几名与世界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与基础研究能力需要具备许多条件,这些条件形成的时间长短不一,包括慢变量和快变量。慢变量有营造创新生态、厚植创新土壤、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十几年、几十年;完成科技体制改革也至少需要几年时间,属于较慢的变量,这些极为重要,但是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成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迫在眉睫,能否在短期内(两三个月内)使得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能力和智库研究能力得到迅速提升?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只要将现成的大材小用、大材中用的一流人才甄选出来,担任学术带头人,主持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一流学科,主持一流科研机构,即可产生立竿见影的实效。发掘现成的大材小用的一流人才,就属于快变量。bob半岛在线登录为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紧急应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此举至关重要,更是当务之急。本文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探讨大材小用的成因与规模;二是以“尖”识才、以“剑”识才,让大材小用者及时胜出;三是启动方案,在目前各地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建设一流学科的热潮下,率先实施一流人才甄选新举措者,将抢占先机,让“主题学者”“前沿学者”充分发挥作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将重新洗牌。本文所述的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学科等均为世界一流。
目前,我国有多少一流人才被大材小用、大材中用?对此问题很难给出具体数字,但是可以从长期流行的“四唯”“五唯”人才标准做出估计。长期以来,人才标准的误区与错位造成数量可观的一流人才被大材小用、大材中用(两种情况本文统一称之为大材小用),由于对国际顶级期刊的过度推崇,认为国际顶刊论文等于国际顶级成果,结果长期流行以顶刊论文数量论英雄的一流人才标准。实际上,顶刊论文多是优秀成果而非杰出成果(一流成果),正如诺奖得主本庶佑指出的“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没有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这是因为,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定论,评审员会给你提很多负面的意见。”对论文、对顶刊论文数量进行计量统计,只能反映学科、学术的平均水平和常规水平,不能反映学术的前沿水平,而科技的竞争力是由前沿水平决定的。依据论文和顶刊论文进行大学排名与学科排名会出现名不符实的结果。
例如,ESI全球前千分之一的学科不等于一流学科。2021年1月内地高校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排名前三的高校为浙江大学(10个学科)、北京大学(8个学科)、上海交通大学(7个学科),遗憾的是其中两所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牵头获奖)方面的记录为零,北京大学仅在1987年获奖一次。这说明在自然科学领域,三所名校鲜有世界领先的学科。U.S. News发布的2021大学排行榜,曲阜师范大学数学居中国第一,更是众所周知。同理,自然指数排名也不能反映前沿水平,表1列出2022年世界大学自然指数排名50强及其所获诺奖数量,我国有15所大学入榜,除清华有一位诺奖得主杨振宁之外,其余都是零,而其他国外大学的诺奖得主众多。基础研究等前沿水平如此悬殊,却居然都列入世界高校第一梯队,足以说明计量统计结果的缺陷。自然指数期刊为82种顶级期刊,审视表1即可破除顶刊神话。该表为自然指数(Nature Index)2022大学排名,右侧一列高校获诺奖数为笔者所加(引自拙文“怎样让一流人才脱颖而出——对一流人才的及时甄选、自主培养与前沿学习革命”[J]《中国经济报告》2022年第3期)。如果再加上各校获得图灵奖、菲尔兹数学奖等的情况(清华大学各有一位,其他国内大学为零),对比会更加全面。
以顶刊论文数量论英雄只是优秀人才标准,以原创突破论英雄才是一流人才标准,也是国际通行标准。此外,加之人才评选受到人情关系、学术偏见、同行相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为数可观的一流人才被埋没或被半埋没。由于标准错位和评选的不端因素影响,一些优秀人才(二流人才)占据了一流人才的位置,中材大用的结果造成双重危害:一则扭曲了正常人才秩序(大材大用、中材中用),防御性嫉贤妒能使得成事不足(做不出原始创新,无法自立自强)败事有余(贻误科研时机、大量浪费资源、拉帮结派、压制英才);二则是较低入选标准的坏示范作用,使得一些掌握学术资源的学官,跃跃欲试,不务正业,以权谋私,消耗资源,败坏学风。
较低入选标准导致更加激烈的竞争,包括拉关系、拼包装的恶性竞争。例如,某人才项目人数增加1.5倍,据说增加人数最初的目的是想减少竞争的程度,实际上却可能适得其反,有院士指出,这个目的根本达不到,导致更多人都来参与竞争。只有标准高,才能减少参与竞争的人数。
综上所述,由于一流人才标准错位,人才评选存在拼关系、拼包装等不当行为,使得数量可观的一流人才被大材小用,理工科领域如此,文科、交叉学科、智库领域更是如此。让大材小用者及时胜出,担任学术带头人,主持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一流学科,主持一流科研机构,将快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智库实力,给我国学术界带来足以改变现状的新力量、新希望。
如上所述,由于一流人才标准错位和评选的各种学术不端,形成了中材大用和“低标准、逆淘汰”(标准低不是好坏都过关,而是坏人坏事拉帮结派,劣币驱逐良币)等后果,严重阻碍原始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破五唯,特别是破除其中的“唯帽子”,是当务之急。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科技界、政府部门、教育界、媒体等社会各界认清一流人才的标准和特征十分必要。
有无原始创新成果是一流学者的试金石。迷信“帽子”是因为缺乏对一流科学家核心特征的了解。认定科学家应有的地位和声望并不复杂,只需审视其有无原始创新成果作为标志性代表作,一项足矣。科技史和科研特点都表明,水平越高的学者越能用一项标志性成果反映其水平,如诺奖、图灵奖、菲尔兹数学奖,奖励的都是一项具体的科研成果。一流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成果,并作为自己的学术招牌,如高锟—光纤通信,冯康-有限元法,黄昆-多声子跃迁理论,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熊彼特-创新理论,库恩-范式理论,费孝通-乡土中国;一流科学家可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核心贡献,如诺奖获奖词,如钱三强发现了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出科学解释。硕果累累的科学大师,同样用最突出的成果作为学术招牌,如爱因斯坦-相对论,杨振宁-规范场。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一流人物都有标志性代表作作为自己的专业招牌。如达·芬奇-蒙娜丽莎,贝聿铭-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识别一流人才,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评价其一项原始创新成果足以认定。学术研究包括推进性研究和突破性研究两类,突破性研究产生原始创新。笔者将突破性成果的核心凝练为突破点四要素:①突破什么(学术定论/主流共识/思维定势/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或技术定论/主流技术/技术范式/技术系统/技术僵局/应用系统/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技术经济范式/经济发展模式等。其中之一或几个);②怎么突破的(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实现突破的);③突破开辟的新领域及其意义和前景(这是突破性成果的核心特征及其与推进性成果的根本区别,是突破产生原始创新之所在);④作为标志点,用一句话或一个术语概括突破及其产生的原始创新。由于细分领域很多,突破及其产生的原始创新并非凤毛麟角。
笔者强调原始创新是开辟新领域,是“从0到N”(N=1、2、3…10…100…),不仅是从0到1,更是要从1到N,原始创新不仅是从无到有,而且要求这个“有”是源头活水、奔流不息的新领域、新蓝河、新蓝海等。原始创新包括三个环节:做出、发表、公认,得到公认之前,不是原始创新,只是普通成果,甚至只是一个“错误”。而公认需要同行评议,同行评议的主观性、非共识、同行相轻,造成原始创新被埋没,大材小用。因此,及时认定原始创新至关重要。
成为拔尖人才、顶尖人才就是因为有“尖”,甄选一流人才不用面面俱到,只要评价其一项原创突破成果足以认定。笔者长期研究学术评价客观化,2004年提出开放评价法,后经不断发展、完善,并提出其简明版“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它继承了同行评议的优点、克服了其缺陷,对格式化的原创突破成果(规范展示突破点四要素等)进行评价即可及时认定。一流人才是做出原创突破的杰出人才,这是国际通行标准。经过两次聚焦(成果聚焦到代表作+代表作聚焦到突破点)然后 “以尖识才”,评价“尖”(原创突破成果)即可甄选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都有标志性代表作作为自己的学术招牌,以此可成为“帽子”的替代品。学术招牌有具体内容,可接受监督,可启发研究,可对接用户,而“帽子”只是一个标签,不提供任何具体有用的信息。有无原始创新、有无因原始创新形成的学术招牌,是一流人才的试金石。社会各界记住这一标准,即可破除“唯帽子”。
创新人才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人才成长的每个阶段、每个层级都需要人才帽子加持,实际上这严重干扰了公平竞争和人才成长。人才成长、学术进步需要的是公平竞争和宽松环境,人才可以分级,但是人才帽子不应分级,只给一流人才(其原创突破就是自己的学术招牌且可接受监督)以荣衔,这样既表彰杰出成就和人物,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公平竞争的秩序与环境。
做出原始创新需要“热爱、天赋、专注、坚持”,这四个要素与奥运会等顶级竞赛上取得佳绩的条件一样。原始创新需要长期坚持、孜孜以求,原始创新往往就是十年磨一剑做出的突破性成果。为了方便及时甄选一流人才,笔者提出“一把剑主义”。强调标志性成果的重要性由来已久,作家丁玲倡导“一本书主义”,“一把剑主义”则指:学者应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做出一项突破性成果,在科技史上“立得住、传得下去”,并作为自己的学术招牌,“一把剑”特征突出,易于识别。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往往有系列成果发表、有学界反馈,此过程特征有助于识别一流人才。
职业学者的行为特征也加强了“一把剑”的可信性:其长期坚持研究一个问题,往往有三个原因:①确信研究思路、技术路线走通了,结论成立;②长期检索和国内外交流互动,确信是原创突破、独创独有;③不断得到学界积极反馈和好评,相当于经历了长期同行评议和认可。
“一把剑”是学者的标志性代表作,是学者的学术招牌,“一把剑”包括剑尖、剑身、剑柄、剑鞘四要点:(1)“剑尖”:突破点四要素等核心贡献凝练成300字左右的一段线)“剑身”:发表同题系列论文论著专利清单;(3)“剑柄”:获奖、转载、引用、评论、受邀作学术报告等学界反馈与好评;(4)“剑鞘”: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盘点比较及优势。这些特征鲜明、高下立判。此外,剑友是指“一把剑”原创成果吸引的同行与求教者、传播者、应用者,以剑会友,形成学术共同体、原创共同体。有无“一把剑”,有无原创突破成果,是一流人才的试金石,一目了然,用户和同行可“以剑识才”。“一把剑”可破除“唯帽子”等顽瘴痼疾,避免“中材大用”的危害,“一把剑”作为学术招牌代替“帽子”,回归学术正途。
盘点十年磨一剑原创成果,按照上述“一把剑”四要点进行规范展示,大材小用、大材中用的一流人才必将脱颖而出。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区别不是程度上的,不是95分与70分的区别,而是方向上、层次上、维度上的区别,向一流人才咨询,可以扑捉先机、出奇制胜;学科和项目的主持人是一流人才则能够实现目标,引领发展,自立自强。
近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前各地正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3+N”格局下,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率先盘点十年磨一剑原创成果者,将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双一流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一流人才延揽竞争中抢占先机。
及时甄选一流人才的标准与方法有许多应用,例如甄选“主题学者”,建立“主题学者名录”数据库。目前,对接专家学者主要依靠行政渠道,对接知名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层层落实,由其基层负责人安排学者承接任务。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方式都对接不到相应的一流学者,甚至连优秀学者都对接不上。表面上看,咨询报告来自高大上机构,实际上,执笔人可能就是个博士后或副教授。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用户早就应该直接对接学者了,就像寻找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应该对接张艺谋,而非对接什么高大上的电影制片厂。流程重组(BPR)给企业带来深刻变革,科研领域的业务流程重组(RBPR)也应该开启了:第一步就是从通过行政渠道对接学者改变为通过数据库名录对接学者(实际上也是对接体制内的学者),根据需要可以快速对接到相应的一流学者,得到一流的知识服务。
懂行的用户应该知道,高水平的咨询报告的主持人与执笔人应该是同一个人,他/她至少应该是术业有专攻的优秀学者,通过信息搜索不难掌握其在该主题领域的研究积累、学术地位和学界反馈与评价。对于政府部门等需要的重要咨询报告,主持人与执笔人是同一个人,并且应该是一流学者,其在该主题领域应该有原创突破的标志性代表作。如此才能确保知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杜绝以次充好。
主题学者包括主题学者与主题前沿学者,主题学者是在某主题领域,国内研究名列前茅的优秀学者,主题前沿学者是在某主题领域,做到国际与众不同、国内数一数二的一流学者。根据成果积累与学术界反馈与评价可甄选出主题学者;用上述甄选一流人才的标准与方法可甄选出主题前沿学者,或称前沿学者,其因做出原创突破而在国际学术前沿占有一席之地。“主题学者名录”数据库的入选者的介绍由基本情况+核心数据,核心数据包括(1)代表作核心贡献:解决了什么问题,实现了什么突破,突破所开辟的新研究领域及其意义,并将核心贡献凝练概括为一句线)已相应发表的系列论文论著或专利;(3)学术界的反馈:获奖、转载、引用、评论、受邀作大会报告等;(4)国内国际同类成果的比较及优势。符合这些条件者即为主题前沿学者。只是术业有专攻,国内名列前茅者为主题学者。
成为主题前沿学者,是学者步入一流学者之列的标志,以此鼓励成长中的学者不仅要一专多能,更要一尖多能,采取针尖战略,在一个研究主题上做到精深、卓越、领先,成为世界上研究该主题的最佳学者之一,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竞胜之道。
当建成主题学者数据库(首先在国内甄选,进而可扩大到国际范围),学习者、咨询者、求贤者等知识用户可以通过学术信息渠道(而非行政渠道),迅捷、精准地对接主题学者和主题前沿学者,相应地得到优质知识服务、一流知识服务或一流人才。可首先在全国的体制内(国立高校和国立科研机构)搜索、甄选主题学者(包括主题前沿学者),不拘一格降人才,收入主题学者数据库。线上线下结合建立“主题学者”工作室、“前沿学者”工作室等,实行PI制,工作室在科研与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下,成为开放科学时代的主流科研组织方式之一,实现科研组织扁平化、网络化变革。高端智库有两种:大型实体机构和以主题学者工作室为节点的网络组织,前者如超算中心,后者如云计算网络,可称之为云智库网络,两者应该并重。高端智库的首要职能是出思想,思想是个人的产物,是思想家的创造,“主题学者”工作室型的云智库大有可为。
主题学者数据库让甄选学术带头人和重大项目主持人有“库”可依,对接“主题学者”而非学术机构,让用户寻求优质知识服务与一流知识服务有依有据、迅捷精准,以此改变目前主要依据行政渠道、对接研究机构来寻求知识服务的低效方式。此外,以人才为本,对学科、大学、科研院所的机构评估中,主题学者、主题前沿学者的数量与分布应该作为最重要的评估指标,科研机构拥有足够数量的主题学者才能称之为科研“国家队”;拥有足够数量的主题前沿学者才能称之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学科的核心特征是引领发展,主题前沿学者是因做出原创突破而居于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学者,最为胜任一流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善待、尊重一流学者是有条件的,只有机构评估以主题学者(某主题领域国内名列前茅)、特别是以主题前沿学者(独创独有、国内领先,国际上与众不同、居于前沿)的数量为首要指标,一流学者才会受到单位的重视,也就是说,“高标准、优胜出”,否则会“低标准、逆淘汰”,对于铁饭碗机构更是如此。
做成事的关键是选对人,科技体制改革、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双一流建设、高水平智库建设等的首要问题是甄选一流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作用,这一问题不解决,再好的规划、再迫切的需求,都无法实现。
结语和启动方案:盘点十年磨一剑原创成果,让大材小用者及时胜出,迅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能力与智库竞争力
本文通过分析长期以来“四唯”“五唯”造成的一流人才标准错位,以及人才评选过程中存在拼关系、拼包装的恶性竞争,导致数量可观的一流人才被大材小用。科技史和科研特点都表明,水平越高的学者越能用一项标志性成果反映其水平,拔尖人才、顶尖人才,就是因为有“尖”,因此甄选一流人才,不用面面俱到,只要评价其一项原始创新成果足以认定。原始创新成果往往是十年磨一剑,有长期学术界的反馈,相当于经历了长期的同行评议。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是要从引进吸收、跟踪跟进、集成创新为主,跃升为以原始创新、前沿引领为主,这一转变绝非易事。如果说引进吸收、跟踪跟进的科研难度是1,则原始创新的科研难度就是100、500,甚至更高,科研难度陡然上升,只有一流人才方可胜任。
启动方案是:“一把剑”的四要点特征鲜明,盘点十年磨一剑原创成果可以让大材小用的一流人才脱颖而出。运用甄选一流人才的标准与方法,甄选主题学者,建立主题学者名录数据库,设立主题学者工作室、前沿学者工作室,让学习者、咨询者、求贤者可以迅捷精准地直接对接,得到一流的知识服务,得到一流的学术带头人与项目主持人,让一流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打造以一流人才为中心的卓越科研体系。
一流人才包括成名、半成名、未成名三类,后两者更可能是新思想、新原创的策源地。目前我国各地正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率先盘点十年磨一剑原创成果者,将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双一流建设、高水平智库建设(包括云智库建设)和卓越科研特区建设的一流人才延揽竞争中抢占先机。为拥有学术招牌(形成于原始创新成果而非“帽子”)的一流人才设置讲座教授,组建理工高等研究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担任一流学科的学术带头人。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建设学科名单已经公布,本次共有147所大学入选,大约有五百个一流学科建设,全国就至少需要五百位一流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们应该做出过原创突破,有自己的学术招牌。文科领域的一流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更应该有十年磨一剑的原创突破成果,国内领先,国际居于前沿,引领学科发展。如何甄选这五百位学术带头人(可谓一流学科建设的“五百罗汉”),成为一流学科建设成败的关键。
以人才为本,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是由其拥有多少一流学者决定的。有无十年磨一剑做出原始创新是一流学者的试金石,一目了然。国内这样的学者不多,例如,在符合“四个面向”的文科领域,开辟新领域的原始创新或许只有十几项、几十项,其中被大材小用、大材中用者不在少数。哪所大学率先破“五唯”立新标,盘点十年磨一剑原创成果,汇聚这些真正的一流学者组建或充实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势必在文科领域独占鳌头。因为是“四个面向”领域,这样的高等研究院更是原创思想的策源地,作为出思想的高端智库同样出类拔萃。此举将使得一流学科、一流大学、一流智库、一流科研机构重新洗牌。
为战选才,为科技战、智库战、国防战等优选英才,让数量可观的被埋没、被半埋没的一流人才及时胜出,立竿见影地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能力和智库竞争力,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有效应对国际上的严峻挑战,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优势,以维护公平正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年9月19日,云南省文山市小马厂城市田园综合体内,5000亩梯田水稻金黄满溢,农机轰鸣,穿梭其间加速秋收。
2024年9月19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通顺街小学学生在进行秋收作物运输比赛。
“干,才是马列主义!” 中国石油大学暑期实践追寻铁人精神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学子追寻铁人精神迈出坚实脚步。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上一篇: 考研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向
Copyright © 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400-533-8546 邮箱:derfloor.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