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版专著到学术期刊发表再到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数据库,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中,科学研究与科学信息传播一直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促进科学的共享、传播与广泛合作,一部分科学工作者希望改变当前的科研范式,利用数字化技术以满足时代与科学发展的需求,试图推动以开放科学或者开放社区科学为核心的共创式科学研究范式,从而在产学研各界、乃至大众之间广泛推行研究合作与科学普及。
王瑜:哈佛大学生物与生物医学博士,师从 George Church 教授和尹鹏教授,研究方向为前沿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基于 Web 3.0 和 AI 技术的开放科学 (Decentralized Science, DeSci)。曾作为创始科学家参与孵化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SpearBio, 并担任应用研发总监。现为 DeSci Sino 开放科学社区发起人和主理人,DeSci Sino 致力于在全球华语人群推广开放科学,让大众接触科学,了解科学,进一步参与科学。
王泾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在读博士,瀚星行 ReLink 创始人兼 CEO。于 Google 实习参与搜索引擎的优化与自然语言处理于网页分类的应用的研究。Relink 致力于为科研增效,推动科研范式发展,以命题作为科研工作流的基础分享单位,为学术界引入类似 Github 软件开发的科研模式。
本期播客聚焦开放科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科学研究方式正在逐渐转变为更加开放和协作的模式。尽管历史上的科学交流方式经历了从较为封闭到逐步开放的转变,但仍有许多领域未能实现真正的开放。开放科学不仅涉及科学家之间信息和资源共享的互通,还包括科学界与大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通过构建开放的平台和社群,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应用,开放科学的实践有助于加速问题的解决进程。此外,讨论强调了开放科学对于激发创新、提升研究效率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尽管有研究表明开放的数据和文献能显著提高引用率,但科学研究仍倾向于仅对外展示科研成果而非科研过程。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建立更为公平的利益分配体系,并追踪和分配研究成果产生的益处,有望推动科学研究向更加开放和协作的方向发展,从而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动。开放科学不仅是开放数据,还包括开放同行评审、科研过程及失败经验等,这不仅能加速科学研究,减少资源浪费,也能增强其他科研工作者对科研成果的信任。
在面对科学开放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如何通过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科学研究的共享,是开放科学进程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强调了开放数据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以促进知识的进步和合作;另一方面,指出了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如果存在过度保护,也需要建立新的机制来促进科学的开放与合作。提出了通过建立非排他的、允许基于现有知识进行创新的知识产权模型,以及缩短科研周期、鼓励早期共享BOB·体育综合APP下载研究进展的方法,以促进一个更加开放和协作的科学环境。
开放科学通过鼓励公众参与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了科研效率和透明度,还促进了知识共享和创新,以及如何通过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促进科学知识与大众的有效沟通(此前报道:)。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科学知识的边界,也让公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
在开放科学的洪流中,面临着非常多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如何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构建基础设施及形成科学共识。科学研究必然在开放的道路上步步向前。
本播客内容为 DeepTalk 原创制作,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改编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