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体育综合APP下载会办公室发布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全国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共计新增2755个。其中,新增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566个,占比约80%——远超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
按照一些高招专家的分析,在本轮新增学位授权点的变化来看,最大的看点就是专硕扩招。为适应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势在必行。未来的研究生教育,或将成为专硕、专博的主场。
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上,关于“研究生就业比本科生更难”等来自就业市场的统计数据,也持续引发众人对“学历贬值”等话题的讨论。
对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该怎么看?对“考研族”来说,哪些重要的改革风向不容错过?
记者梳理发现,本轮新增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在数量上再创新高,相比上一轮2020年新增2023个,此次的增幅达36%。从硕士学位点来看,增量主要在专硕。
“未来几年,开设专硕的院校层次将更加丰富,招生规模也将继续扩大。”上海杉达学院校长陈以一接受采访时介绍,2023年,专硕招生比例接近60%。今年4月,教育部要求,稳步扩大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将约占硕士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专硕不仅在数量上将占绝对优势,地位也与学硕相同。说得直接一点,此次调整就是专硕与学硕的‘并表’。”
值得一提的是,专博也同样将迎扩容。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专业学位授权点总数由2012年占学位授权点总数的37.6%提升至2022年占比44.2%,其中,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增长了3倍。在本轮新增中,专博学位点也较以往显著提升,831个博士点中有35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
记者注意到,在新增的专业学位点中,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和区域国别学等交叉学科,以及数字经济、知识产权、食品与营养、医学技术等新设学科。
按照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的分析,硕士、博士学位点的增长集中于理、工、农、医领域,实际上可视作高等教育对产业人才需求的回应。比如,新增的博士点中,有10个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这正是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做出调整,向人工智能产业输送高端人才。
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生持续扩招可能导致学历贬值,“硕士”“博士”头衔的含金量将大不如前。此外,智联招聘2024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国内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硕博学历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44.4%,低于本科生的45.4%。一时间,“研究生就业比本科生更难”“硕博过剩”等话题也引发热议。
一边是“入口”扩招,一边是“出口”乏力,为何供需两端的“体感”截然相反?对此,多位高教专家认为,这实际上说明,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具体而言,学术型人才过剩,实践型人才短缺;部分文科及传统专业的研究生过剩,而理、工、农、医及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生短缺。
陈以一认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很多具有重复性、机械性特征的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替代,一些过时的专业教育已不能胜任社会的用人需求。为此,大学必须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主动调整乃至淘汰一批专业,同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未来,不同学校和学科应根据各自特色差异化发展。因此,学位点的设置要应时而动,加强专业更新。”
张端鸿进一步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高层次实践型人才培养不足,是抑制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工程技术领域,产业亟需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领军人才。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正持续增长。与这些专业“对口”的硕士、博士非但不会因为扩招饱和,恰恰相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专业教育“上移”的趋势未来会更加明显,即本科阶段以打基础为主,研究生阶段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研究生教育正不断加大调整步伐,加大实践创新型人才供给力度,更主动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支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