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国家图书馆开幕。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指出,在当前这样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加怀念以任继愈先生为代表的,与时代同行、反映时代精神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事业的杰出贡献。我们纪念任继愈先生,就要像他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矢志传承振兴民族文化;保持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和高尚情操。希望文化界、知识界和图书馆界继承任继愈先生的遗志,整理、出版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
在随后举行的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任继愈研究会秘书长张新鹰代达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的书面致辞。王伟光表示,任继愈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宗教学、历史学、图书馆学等领域都有非常高的造诣,他的为人、他的学问、他的书都对我们后辈起到了非常深的教育作用。任继愈先生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先后开设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华严宗研究、佛教著作选读、隋唐佛教等课程。筹建世界宗教研究所之后,于1978年起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我虽然没有接受到任先生的直接指导,但是任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领域的研究,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哲学史领域的研究,他的学术思想至今都还在影响着我,也影响着学界。”王伟光表示,任继愈是著名的、广泛受到学者和年轻人拥戴的、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学术大师。
“任先生之所以在学术上能做出许多有创新意义的贡献,究其原因,是他的求实求真、好学不止的精神,从现实社会出发,从第一手材料出发,最终落实到推进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任继愈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杜继文分析。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对任先生有很深的印象。他说,任先生从来就不是目光局限于书斋的学者,他不是皓首穷经、不问世事的桃花源中人,他是一位思考民族命运、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乃至世界人类进步的思想家。他认为世间没有什么纯学术,学术研究必须为了当代文化的发展,有助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与会专家表示,任继愈先生高尚的道德风骨、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对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怀念,并激励着我们继承先生遗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先生说,古籍不是古董,不是花瓶,是供人阅读的。古籍图书同时有两种价值: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文献价值体现在让人读,让人看,让人用。没有文献价值,其总体价值就减少了一半以上。”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表示,任先生终其一生心系民族文化,埋首书山,整理古籍,留给后人一笔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任继愈先生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近二十年之久,是中国图书馆界的一面旗帜。图书馆人将继承先生的遗志,为把国图建设成为“国内最好、世界领先”的图书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永远的怀念——任继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同时开展。该展览展期一个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辅以任继愈先生的代表性著作、主持编纂的大型文化工程、个人的批示、题字、档案以及赠送给国图员工的礼物等进行展示,全面、深入展示任继愈先生的成长历程、各个时期的精神风貌、突出的学术成就。半岛·BOB官方网站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一代学术宗师,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他早年入读北大,抗战爆发后随学校南迁,入读西南联大直至研究生毕业,1942年至1964年留校任教。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1987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2005年后改任名誉馆长。
任继愈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勇于创新,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他提倡沉潜笃实的学风,主张在学术上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几分把握说几分话,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撰写与主编的多种著作多次再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学者,其中《中国哲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教材,获国家教育部特等奖;他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断,是认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理论贡献,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为了民族的文化振兴,他以整理传统文化典籍为自己重要的历史使命,先后组织领导乃至亲自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新修《二十四史》、《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多项大规模的文化工程,为中国文化发展高潮的到来做了充分的资料准备。
任继愈先生在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名誉馆长期间,牢牢把握国家图书馆的办馆方针和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国家图书馆新馆及数字图书馆建设、国内外图书馆交流与合作、文献保护与抢救等工作,使国家图书馆迈入了世界图书馆先进行列,为中国图书馆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任继愈先生还十分关心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和青年图书馆员的成长,赢得了全国图书馆界同仁的敬仰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