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下致力于公共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媒体培训和公益合作,搭建政界、学界、企业界、媒体同仁、公益同仁跨界交流、融通合作的平台。
编者按:“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为实现学术本土化与在地化,将学术论坛回归到天坛与地坛之间,“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2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行走的人”暑期跨学科论坛已于7月31日至8月6日顺利举办,调研团队先后前往昆明、开远、蒙自、屏边、河口五座城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以“我在场”的状态和“道说”的实践形式,传承北大新闻学教育传统、弘扬斯诺精神,通过重走滇越铁路、倾听西南联大往事,深入了解当地人文风貌、深刻触摸并重新挖掘历史,以回应当下智能技术迅猛迭代中,人与技术、与自我、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8月1日-8月6日,此次调研实践团沿着百年滇越铁路的轨迹一路向南,先后在昆明、开远、蒙自、屏边和河口五地开展调研,以一种肯定的态度,坚定地表达“我在场”的姿态。
调研团全体成员在云南铁路博物馆,重回百年前的那一场由铁路带来的近代化之史的时刻;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再思教育先驱与今日中国之命运的关系。
在开远米轨火车上,以在场的姿态与这条百年铁路实现了生命的汇聚;在南正街与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陈列馆,重温滇越铁路之于开远的生命意义。
在芷村站,想象过往滇南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又在越南街触摸芷村人民当下的日常生活;在碧色寨,切实感受到滇越铁路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感受一段云南甚至中国如何卷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在西南联大蒙自校区、蒙自海关博物馆与旧址历史陈列室,再返风雨飘摇,感受早已流淌在中华文明奔涌血脉中的联大精神;在红河州博物馆,了解红河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应一场来自亚历山大·马山的时空遨游之约。
在人字桥奇险施工的浩大工程中,欣赏美学与力学的交融,也铭记人类智慧的结晶、血与肉的代价。在白寨大桥上,感知中国铁路建设史、云南的历史变迁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在河口口岸,实现“跨一步出国,退一步回家”的体验,感受滇越铁路沿线、中越边境地区的历史痕迹与生活样貌;在滇越铁路中国段终点,感受行走的力量,以切实行走的步伐,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道说”。
行走不仅帮助我们丈量历史、触摸当下,面向未来,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一个交谈的媒介和交谈的空间,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当思的勇气得自那在的吩咐, 命运的言词将一片绚丽。
AIGC等新技术的强势登场,呼唤着自我在场与人的主体性,也更加凸显交谈的重要意义。交谈不只是交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是回到自身的问话。在为期一周的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分别在昆明、开远bob半岛在线登录与蒙自三地召开三次座谈会,在凭脚步丈量历史的同时,也以交谈的方式,完成一次又一次“道说”。
8月1日下午,“道说”西南联大与滇越铁路昆明座谈会如期举行。会议围绕西南联大和滇越铁路两大主题,通过文献及影像资料回溯历史,进入田野立足当下,借助AIGC展望未来。
8月2日14:00,“道说”西南联大与滇越铁路暨北大连线开远座谈会于开远市文化馆举行。座谈嘉宾与调研团队就滇越铁路研究与西南联大精神传承等问题展开讨论与分享,以“在场性”的姿态体悟着“道”与“生命”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中的联结与相和。
8月4日15:00,“道说”西南联大与滇越铁路蒙自座谈会于滇越驿站举行,调研团成员与嘉宾进行深度对谈,再一次以行走和在场的姿态重返时运多艰的年代,切身体会这片土地的厚重,践行生命传播的理念。
当团队沿着滇越铁路南下、寻找西南联大的足迹,在行走与交谈中切近并思考历史时,无数鲜活的个体以坚定的姿态,持续地在各自的时空中在场着。实践团队曾先后召开两次学术会议,共同回忆无数个体“在场”所塑造的历史,也一起探索当下的我们应如何走向未来。
8月3日18:30,“道说滇越铁路之生命传播:交谈、自我与AIGC”学术会议于碧色寨梵间人文艺术酒店会议室举行。调研团队成员结合三天的交谈、体验和感受,围绕技术、自我与交谈等话题展开讨论,创造了共同在场的时空体验,生成了无限的韧性和选择。
8月6日13:30,道说滇越铁路之生命传播:与埃德加·斯诺对话:现代国际传播的启示暨总结会于河口国际公寓会议室举行。历史的轮回就是一个不断升腾、变化的过程,在这次生命传播之旅、生命教育之旅的最后,大家再次重温斯诺精神,共同探讨国际传播的未来面向。
是非不断,山河依旧。在为期一周的调研过程中,团队全体行走于天地之间,以坚定的姿态在场,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自我对话、与他人交谈,与天地沟通,完成一次又一次“道说”,最终实现了自我生命教育与生命传播实践。
红河州政协委员提案委主任杜磊先生在评价本次调研团队时说到:“态度是坚定的、谋划是缜密的、调研是深入的、问题是化解的、成果是丰硕的。行走中以‘我在场’姿态,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和学术交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氛围空前浓厚,毫不拘束,真诚、热烈、自由!真正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本次“行走的人”暑期跨学科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宝成海峡两岸青年发展基金和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特别支持。
原标题:《一切仍在路上生成|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行走的人”暑期跨学科论坛成功举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