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533-8546
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500项成果获奖!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举行

时间:2024-07-19 18:53:50 点击次数: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政策供给、平台搭建、科研组织、经费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会议强调,全省社科理论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在加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战略任务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奋力推动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省政府颁发,本届共评选出获奖成果500项,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表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释读》等110项成果获一等奖,《新时代经济发展论纲》等192项成果获二等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维度》等198项成果获三等奖。

  治学经历:自1987年研究毕业,一直在高校工作,37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教学与研究

  治学理念:学术研究应秉持“经世致用”传统,关切现实重大问题,敢于涉足前人未及之地,开拓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

  谈及这次获奖,陈金龙表示,这对学院建设、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也深感责任重大。“要通过重大课题、重要平台,引领青年学者尽快成长,使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后继有人。”

  如何叙述和表达中国百年历史,是学术界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陈金龙获得一等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的论文《纪念与叙史:中国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梳理建党纪念活动的历次重要文献,他总结提炼出中国历史话语的四种表达方式:通过历史主线建构历史话语、借助重大事件建构历史话语、聚焦历史贡献建构历史话语和凝练历史经验建构历史话语。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陈金龙提出,建构半岛·BOB官方网站中国历史话语,首先要有大历史观,将中国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来评价,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历史;其次,科学把握历史主线、合理选择重大事件、准确评价历史贡献、系统诠释历史经验,是建构中国历史话语的重要基础;再次,建党纪念既是建构中国历史话语的契机,也是传播中国历史话语的重要节点。

  “从中国百年历史话语建构的维度切入,有利于深化中国纪念活动的研究。”谈及开展这项研究的考量,陈金龙如是说。

  近年来,陈金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中国纪念活动史。2017年,经过10年潜心研究,他的《中国纪念活动史》一面世,就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方法,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并获第八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怎样才能做出有特色、有建设性的研究?陈金龙通过长期深耕党史研究领域,将历史学科的规范性、党史党建学科的政治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研究优势。就小众研究而言,他认为,要开拓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领域或方向,要有宏观视野的关照,将小众问题置于宏观背景下进行观察和审视,以小切口诠释大道理,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在陈金龙看来,首先要建构党的领导的话语体系,同时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话语体系,这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精华所在。

  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展现新时代的新担当、更好地为人民做学问?陈金龙总结了三点认识:一是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以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拿出经得起历史和时代检验的研究成果。二是聚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学术化建构,发出广东学者的声音。同时,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彰显广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巨大贡献。三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特别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力求在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方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跃文:

  治学经历:从省级机关的以文辅政者、参谋助手,转身为学术研究机构及思想库的研究能手、领军人才

  治学理念:用学理讲好新思想,用学术讲好政治,用广东实践阐释好“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这次荣获一等奖,让我们倍感振奋。”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结束后,郭跃文告诉记者。采访过程中,他始终把获奖著作——《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拿在手里。这部数易其稿、共45万字的著作,无论部头还是含金量,都沉甸甸的。

  为庆祝中国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并从工业化视角解读特区持续高速增长之谜,郭跃文带领院里20余位中青年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跨部门、跨学科研究团队。课题组以深圳为样本,基于特区工业化深化过程中,从“三来一补”到“三高一强”的发展成就,提炼出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这一工业化深化理论假说。并从这个角度出发,对特区工业化道路40年实践作了多角度实证分析和系统全面的梳理总结,丰富了工业化的“中国方案”与中国经济特区理论。

  “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化深化和新型城镇化。”课题组在对我国乃至全球工业化发展现状进行持续深入跟踪研究之后,得出这一重要结论。

  除了研究视角新颖,该书在理论体系创新上亦有亮眼表现。书中拓展了现有竞争优势理论的因素构成,使得这些理论更具解释力,为发展中国家破解工业化道路上的“双重挤压”,应对过早去工业化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引。

  此次荣膺一等奖,也是省社科院近年来集中攻关、高质量完成重大研究项目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大大强化了有组织科研力度,以跨部门跨学科跨专业调集精兵强将协同开展重大课题攻关,以专业突击小分队集思广益撰写决策咨询报告,收获了丰硕成果。”郭跃文介绍。

  近年来,省社科院一方面从重选题、重组织、重成果入手,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从抓流程、抓队伍、抓质量发力,实施决策咨询研究提质计划,推动科研成果出现“井喷”的喜人势头。目前,已撰写出版20多部有理论深度、实践厚度的学术著作,并报送了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锤炼出了几支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的科研团队,蹚出了一条用广东实践阐释好“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路径。

  “通过实施学科体系培优计划、学术体系创新计划、话语体系构建计划,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广东表达的学术高地。”郭跃文说。

  特区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在郭跃文看来,特区要继续走好改革开放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链接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重中之重是要牢牢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郭跃文认为,特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如何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郭跃文认为,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同时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畅通要素流通,打造多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在新发展格局中链接全球资源的能力。与此同时,打造面向世界、开放包容的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丁焕峰:

  治学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为样本,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

  丁焕峰团队的研究专著《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形成机制与经济影响研究》获得本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我们研究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学校有组织科研的有力牵引和宽松政策环境的全力保障,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学校近年来社科工作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颁奖会前,丁焕峰接受了记者采访。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丁焕峰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创新合理分工。因此,关注研究区域技术专业化对经济的影响,大有可为。

  围绕这次获奖成果的创新特色,丁焕峰介绍,研究成果回答了各地区如何选择重点发展的专业技术领域,形成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分工格局这一重大问题。专著以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分析创新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该模型分析知识异质性和技术的多样化与专业化等问题,探讨了知识集聚和创新分工机制,分析知识流动性、异质性和扩散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地区间福利差异的影响,是创新区域分工机制与经济影响的新解释。利用该模型,还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政策路径。丁焕峰认为,大湾区各城市需要创新功能分工,发挥各地区创新优势,实现分工合作。

  对于区域技术专业化研究在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重要性,丁焕峰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技术革命性突破。合理的区域创新分工与技术专业化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技术革命性突破,实现从0到1。二是区域技术专业化研究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三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区域技术专业化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区域技术专业化在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丁焕峰建议,各地区要选择重点发展的专业技术领域,形成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分工格局。对于广东来说,珠三角集中于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和基础研究,粤东粤西粤北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在农业技术领域、部分高技术制造业领域和制造业生产环节发挥自身优势,与珠三角联动发展。

  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丁焕峰说:“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创新大省,广东火热的改革开放实践是我开展创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取之不尽的富矿。扎根岭南大地,推进理论创新,是社科工作者矢志不渝的学术追求。”

  谈及新时代社科工作者尤其是经济学理论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担当,丁焕峰表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为样本,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拿出真本事、取得新成果,为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提供坚实的经济学理论支撑。

  治学经历:长期扎根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领域,2018年开始投身数字经济领域研究

  治学理念:博学笃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努力推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颁奖仪式开始前,荣获本次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曾燕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数字经济对广东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广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独特模式和创新举措值得深入研究。

  广东省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也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4万亿元,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比重的12.8%,总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积极推动数据、人才、物流、资金畅通流动,大力建设“数字湾区”,为区域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开展了大量的前沿探索。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激发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曾燕说。生动的广东实践为他们年轻的团队投身数字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了充满创新活力的环境和优秀的研究案例,大量关于广东数字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和案例可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

  “广东省全力支持产业数字化发展,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在数字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特别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领域,广东也具有突出优势。”曾燕在获奖著作《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社会效应研究》中写道。他以无人机巨头大疆、高科技公司华为和腾讯等为例,认为企业借助广东的优质发展环境,逐渐成长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前,广东省正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农村电商、直播、物流蓬勃发展,农村金融、数字化治理方兴未艾,数字经济改变传统产业面貌的同时,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新问题。

  农村电商、直播和物流的发展,让更多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走出乡村,进入城市市场,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对接。“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也可以有效缩短农产品销售环节、扩大农产品市场规模。”在肯定这些机遇的同时,曾燕也结合现实困境指出:物流配送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不足、用户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新问题也逐渐产生,直播电商的发展也面临着主播培训、内容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保障等多重挑战。

  “加强对农村主播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直播技能和营销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曾燕建议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谈及年轻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曾燕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多。这迫切需要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足时代方位,肩负起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政治使命、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使命以及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实践使命。

  曾燕结合自己的治学经历,建议年轻研究者要沉下心来、潜心向学、埋头苦干,把自己的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紧密结合起来,博学笃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努力推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Copyright © 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400-533-8546 邮箱:derfloor.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