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533-8546
网站导航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 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成功案例

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

时间:2024-08-22 16:36:42 点击次数:

  墨子“传信”、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五年来,中国科技全方位突破,创新“高原”之上开始耸立起重大尖端科技“高峰”。

  第一个“闯入”全国创新指数报告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破百万……五年来,中国日益崛起为世界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从过去仅仅输出“中国制造”,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中国方案”“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在全球跨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节点,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科技成果缘何“井喷”?创新奇迹为何从东方而出?

  6月15日,在乌鲁木齐南山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合成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7位哈佛博士,海外学习生活多年,毅然选择5年前集体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开启了他们的科研之路。

  5年后,他们从事的磁共振生命科学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

  “对国家没信心的人不会主动选择回国。”率先回国的“头雁”、强磁场中心副主任王俊峰说的感言,道出了归国哈佛博士们的共同心声。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2000多份机翼图纸,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近20万人全国大协作……

  87岁的“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动情地说:“C919是中国科技的新高度,它不只是一个机型的成功,更代表着一种能力,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同时召开,习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历史方位、时代定位和国际地位。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中国科技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高、精、尖、缺”领域有了新突破。

  这是2016年11月1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拍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内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看深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随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太空驻留超过30天,创中国航天员最长太空驻留纪录。

  看通信:从“2G跟随”到“3G突破”,从“4G同步”到“5G引领”……随着中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的实施,全球一半以上的网络设备和全球终端前五名中的三席均来自中国。

  看前沿: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国际科研竞争中,量子理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研究领域连续涌现世界级成果,提前完成千里纠缠、星地传密和隐形传态三大科学目标,“中国量子军团”站上潮头。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最近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排名中,中国内地的全球竞争力上升至第18位,在“经济表现”中高居全球第2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中国“赶上世界”的强国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5年,科技创新“三跑并存”中并跑、领跑的比重越来越大。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跃居全球第一。航天航空、超级计算、第四代核电,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不断涌现,干成了多件长期干不成的“大事”。

  这5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程”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5.3%,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这5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不仅有“高大上的硬科技”,更有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快速查明300种突发传染病原,初步建立传染病应急防控技术体系;肺癌、白血病等领域打破国外专利药物垄断,国产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上市促使国外专利药物在中国降价超过50%……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从过去长期引进模仿西方同行,到如今引进吸收再创新,到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这一“历史性变革”,彰显的是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把发展动力及时切换到创新引擎上来,实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工程创新的“多轮驱动”。

  中国科学院院长院士认为,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这是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协同推进的结果。

  2014年1月6日,人民大会堂。习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时深刻指出:“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从高铁到超级计算,从航天到航空……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昔日的华强北,曾被扣上“水货”的帽子;如今的华强北,不仅是尖端电子产品的“聚集地”,更是来自世界各国创客们的“梦工场”。

  近40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这“黄金五年”缔造的中国奇迹,让一些后发国家从迷恋“西方取经”转向探秘“东方宝典”。富有深意的“转身”,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习掷地有声。

  这是FAST工程全景(2016年9月7日摄)。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科学探索、创新梦想,就像一颗种子,有水、土、阳光,有光合作用,种子就能发芽。

  5年来,人才、资金和促进科技创新、转化的政策,汇聚起促进科技成果“井喷”的磅礴中国力量。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说,把发展方式“切换”到创新驱动模式上来,中国正在“由大变强”。

  “以前我以为只有在美国才能搞尖端人工智能。”让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漆远没有想到的是,一次回国的经历,让他对中国创新刮目相看。

  漆远告诉记者,他现在所在的蚂蚁金服团队已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公司形成了独特的“硅谷帮”现象。

  “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这样说道。

  拥有8100万科技工作者,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这是中国创新的“力量之源”。

  实现卫星量子通信一直是国际上科技强国竞相追逐的目标。量子信息实验研究的先驱赛林格等全球优秀研究团队,一直期盼实施以国际空间站为平台的星地量子通信计划。然而,缓慢的决策机制使得这一计划一再拖延。

  “领跑国际量子太空竞赛,欧洲科学家不是没有这样的科研设想,但他们缺乏这样多方面的支持,没有像中国这样‘大科学’项目建设的‘灌溉’投入。”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说。

  2016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5.97%,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达到15440亿元……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中国的研发开支已接近欧盟的总和。

  “中国创新的提速增效迎来‘繁花盛果’,有赖不断增长的国家投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在过去20年里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快速增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说。

  今年春天,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团队新型环保发泡剂专利技术“卖出”5亿元高价。

  十余年的努力,这个被行家们誉为“颠覆性的发明”,从“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迈过了无数道坎,如今“科技创富”让创新者更有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

  科研报销还为找发票发愁?还要绞尽脑汁编写经费预算和方案?眼看年底钱花不完了,还要突击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松绑”措施。

  科研人员如何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在成果转化中获得的奖励比例由过去的“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通过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科研人员有了更多“获得感”。

  在西安交通大学,“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及相关技术作价1.5亿元人民币转让,其中所得收益的7成都用于对科研团队的股权激励。

  “松绑”+“激励”成为中国科技改革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千里马”正在创新沃土上竞相奔腾。

  四川绵阳以科技闻名。近年来,当地推动军民融合,大力实施创新改革,推动科技建设大大提速。这是记者从2日举行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天宫二号、空间站、火星探测器、光电倍增管、C919大型客机……在8日至10日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或自主创新科技产品纷纷亮相,观展者有幸一睹这些前沿科技的风采。bob半岛在线登录

Copyright © 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400-533-8546 邮箱:derfloor.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