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胡家湾苗寨建筑群,正在修缮改造。通讯员 赵勇 摄/视觉重庆
城口县东安镇亢家寨旅游景区,展现了大巴山民俗文化。通讯员 王玉璞 摄/视觉重庆
彭水县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草莓采摘园,游客正在采摘草莓。通讯员 赵勇 摄/视觉重庆
上个月,世界旅游联盟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共推出50个典型案例,其中重庆两个案例上榜。
这两个案例一个“依山”:它是位于渝东北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东安镇。该镇打造出“大巴山森林人家”旅游品牌,发展起379家农家乐,成功创建亢谷旅游度假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亢家寨。
另一个“靠水”:它是位于渝东南的彭水县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该社区依托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阿依河,发展起47家农家乐,以及6大特色采摘园,目前正在打造胡家湾苗寨建筑群。
重庆这两地凭啥入选全球典型案例?其发展背后经历了哪些故事?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时值农历大雪,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气温不到10摄氏度。村上的游客陆续离开,陈振田也迎来了难得的假期。
兴田村是东安镇最早发展旅游产业的乡村,而陈振田是村上最早开办森林人家农家乐的老板。仅今年七、八两个月,她就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两个月收入10多万元。
“以前怕游客不来没得事做,现在怕人多了忙不过来。”十余年间,陈振田见证了兴田村从最初的10余名游客,到如今全镇旅游接待量超百万人次的变化。
东安镇地处大巴山腹地,该镇的兴田村,海拔在1000米以上,曾是秦巴地区最落后的特困村之一,无公路,无水路,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这样“与世隔绝”的状态,让兴田村保留了良好的生态。全村森林覆盖率超90%,年均气温在12摄氏度左右,喀斯特峰丛地貌发育良好,拥有云豹、白唇鹿、崖柏、红豆杉等众多动植物。
2011年初,东安镇决定依托兴田村凉爽气候以及乡土风貌,发展农家乐,打造“大巴山森林人家”乡村旅游品牌,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没办法,只有党员干部先作示范。村干部陈振田带头,将自家的农房改造成农家乐。
当时,全村共有6家农户开办农家乐。为了给他们拉客,镇上的干部到开州、万州、达州等地发传单做宣传:“避暑纳凉,车接车送,30块钱包吃包住!”
依靠这种方式,这年6月,陈振田的农家乐迎来17人的小型旅游团入住。为给舟车劳顿的游客解乏,她甚至提前为游客准备好了蜂糖水。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好评,也为她积累下首批回头客。2011年底,陈振田共收入2万多元。
一些村民见乡村旅游有搞头,也办起农家乐。一年后,兴田村共有16家“森林人家”农家乐。虽然数量增加了,但农家乐的品质问题开始凸显。
“不少游客觉得我们的农家乐过于简陋。”东安镇副镇长朱玉辰介绍,一些农家乐没有独立卫生间,游客上厕所只能到公共卫生间,而且房间内的床上用品,也是农户自家花花绿绿的铺盖。
“2012年底,兴田村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东安镇党委书记朱继明表示,大家意识到,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农家乐的口碑越发重要。从2013年开始,兴田村的“森林人家”农家乐开始改造升级,农家乐的房间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床上用品统一换成白色被褥,菜品标准不低于“三荤四素一汤”。对于已营业的农家乐,东安镇给予最高2万元的奖补支持,对新建的农家乐,最高给予10万元的奖补支持,由此提高农家乐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一系列举措,兴田村的“森林人家”农家乐和游客量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村共发展116家农家乐,共接待游客95万余人次。
市文化和旅游协会文旅教育分会秘书长张云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了这些地方的知名度。比如说起“大巴山森林人家”,就想到兴田村,提到“黄水人家”,就想到石柱的黄水镇。同时,通过品牌建设,推动了农家乐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提高了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增强了游客的认可度,为当地持续引流。
阿依河景区是彭水县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的入口就在阿依河社区。自2004年景区开放以来,每年的游客接待量超100万人次。
早在2006年,阿依河社区就已经开始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在岩头坝打造出一条餐饮街,集中发展了20来家农家乐,但生意却并不景气。
“景区为我们引来游客,BOB·体育综合APP下载但我们却没有办法留住。”阿依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庹真平介绍,社区内除了农家乐外,没有其它的旅游项目,而景区离县城仅20公里,游客更愿意到城里去消费。
为此,从2012年起,阿依河社区开始规划发展休闲农业,打造出葡萄园、草莓园、花椒园、枇杷园、瓜果园、阿依田园六大园区。
“景区内的游客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来到乡村除了感受自然风光外,更愿意体验采摘水果、蔬菜的田间乐趣,因此我们打造了各类果蔬采摘园。”庹真平介绍。
庹真平告诉记者,这座古寨已有百年历史,房屋虽然破旧,但建筑主体仍保留完好,社区将其作为网红打卡点来打造,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
通过开发这些农文旅项目,仅在今年7月,阿依河社区的游客接待量就超过6万人次。
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也在逐步建设完善周边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成为回头客。
“游客来兴田村,最想体验的就是原乡风情和民俗文化。”朱继明介绍,亢家寨旅游景区围绕大巴山民俗文化,设有山神庙、亢家寨等景点,而亢谷旅游度假区则建有文化广场、商业街、假日酒店等基础设施,以此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文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
两地文旅项目的开发非常有创意,无论是兴田村的亢家寨还是阿依河社区的苗族古寨,都通过挖掘自身文化内涵,提炼出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核心价值。这种文旅项目彰显了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有乡愁,有故事,不仅留住了游客,也通过乡村旅游让世界了解中国。
今年6月,亢家寨旅游景区和亢谷旅游度假区正式运营,来到兴田村的游客更多了。
东安镇提供的数据显示,从6月至9月,全镇游客接待量超230万人次。虽然兴田村已发展了259家“森林人家”农家乐,但面对如此规模的人流量,接待压力可谓不小。
因此,东安镇在兴田村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的同时,也辐射带动周边仁河、德安、朝阳、兴隆等地发展120家“森林人家”农家乐,承接了兴田村“引流”带来的游客。与此同时,它们还推陈出新,配套推出多种乡村旅游业态。
例如,德安村发展了30余亩蓝莓园、芍药园,打造“果—药”采摘旅游项目;朝阳村建有110余亩梨园,开展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等活动;兴隆村围绕清代骡马古道,打造黄墩驿景区,建设星空露营基地和亲子乐园等旅游项目;仁河社区则将闲置农房改建成“仁河客栈”,作为民宿及游客餐厅使用。
“各地推出的乡村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东安镇党委副书记涂来介绍,镇上以兴田村为中心,规划旅游路线,串联起各村(社区)的旅游景点和休闲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
阿依河社区黄家岭餐饮街有27家农家乐,其中数“川峡山庄”农家乐生意最好。2018年,阿依河微型企业协会成立后,该农家乐老板谢文琼被选为副会长。
“社区共有90多家微型企业,其中农家乐有47家,占了一半以上。”谢文琼说,协会会帮助生意不好或刚营业不久的农家乐进行宣传,帮他们拉客,定期为所有农家乐业主开展经营管理培训,同时制定住宿收费标准。
除农家乐外,阿依河社区还有各类采摘园区以及酒坊、零售店、养殖户等微型企业。
对于采摘园区,协会组织农家乐与园区合作,游客住宿农家乐或入园采摘可享受折扣。此外,协会还组织农家乐购买养殖户的家禽作为食材,购买酒坊和零售店酒水、零食等产品,实现抱团发展。
巴南区旅游发展协会会长刘晓波:不同于城市里成熟的旅游产业集群,乡村旅游产业往往面临“孤军奋战”的窘境。因此在运营中需要整合各类项目,打造“产品包”,抱团联动。同时,这些项目既要留住“土味”,也要提升品质。此外,运营管理不仅要专业化、标准化,在服务上也要体现“人情味”,让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无论是东安镇,还是阿依河社区,其乡村旅游的成功“出圈”,关键在于挖掘整合自然资源和当地的民俗、民族文化资源,围绕这些资源,讲出了乡村故事,让游客在故事中品味乡愁。
这些故事是“调味剂”:通过讲述传统历史和人文风情,让游客回味历史,品味乡愁,留住乡土味,增添文化味。
这些故事是“连接线”:串联起田园风光、乡土风貌、山水美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这些故事是“广告牌”:向游客展示乡村形象,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同时围绕故事内容打造旅游品牌标识,营销推广,增加吸引力。
有了绘声绘色的故事作“支撑”,乡村旅游才能“立”起来,游客才更有沉浸感和体验感。
让红色故事成为精神引领。例如,巫山下庄的“天路”,展示了脱贫攻坚精神,奉节安坪镇三峡移民精神传承馆,凝聚了三峡移民精神……
让民俗故事丰富乡土内涵。例如,酉阳县龚滩古镇定期举办摆手舞、阳戏、马马灯、哭嫁等民俗仪式,合川涞滩古镇每年举办舞龙、舞狮、川剧变脸、折子戏等民俗文化节活动……
让民族故事增强特色体验。例如,酉阳县酉水河镇河湾村保留着500多座土家族吊脚楼,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武隆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打造出天池苗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这些故事“各司其职”,各展所长。有了这些故事,乡村旅游也就有了灵魂,也有了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下一篇: 这些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中值得借鉴的做法
Copyright © 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400-533-8546 邮箱:derfloor.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