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位于岳阳的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磁铁生产车间内,叉车穿梭,电弧闪烁;另一侧的锂电车间内,一台台淡绿色的电磁分离器被稳妥地吊起,安放在入口处的货车上。它们,将被运送到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处。
在那里,它们将快速运转起来,将锂电负极材料中的磁性物质进行高效分离,形成高纯度的锂电新材料。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异军突起,中科电气依托自身电磁技术的“看家本领”而投资的锂电负极,已成为市场“黑马”,惊艳亮相,去年该公司营业额超过50亿元。这让作为“电磁之都”的岳阳,再次“长脸”。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岳阳就生产了第一批“电磁铁”。然而,上世纪90年代,国营电磁铁厂纷纷改制,土崩瓦解;从事电磁冶金的人员就此分散,各自为战。
“饭碗”被端,两口子的心像被锥子钻了般难受。可年轻的他们,既不服气也不甘心。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的李爱武,潜心钻研电磁技术多年,仍旧想凭借硬核的技术专业,从中突围。两口子一商量,便创办了一家电磁技术公司。
没有场地,他们就租用一间旧民房;没有人手,李爱武就和妻子鏖战。在潮湿阴冷的小工厂里,李爱武每天都埋头扎进一堆堆机器中,与一个个零部件痴情“对话”,在它们身上寻找技术突破口,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有时候,他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但他推开那厚重的眼镜,揉揉眼睛,又继续振作精神,重新试验。
没有夫妻共眠,甚至很少有机会说上几句体己话,作为妻子的余新,心里没有埋怨,而是默默支持丈夫。她清楚得很,唯有奋斗,才能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爱武研发的独立冷却水内置式电磁搅拌器,成功避免了内置式电磁搅拌器被时代淘汰的命运。这些年来,中科电气研发的板坯连铸用高推力电磁搅拌辊成套装置、中间包通道式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等产品,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也有失手的时候。2007年8月,李爱武带队研发的板坯二冷区电磁搅拌成套装置首次在客户现场上线,备受瞩目。然而,设备运行中,多根电磁辊却像商量好似的,突然集体断裂。
一旁的技术团队,表情瞬间凝重得如同磁铁。“解决问题才是第一要务。”当时身在岳阳的李爱武听闻消息,心像打开了发动机般,突突地跳。但作为技术带头人,他很快镇定下来赶往现场。
没能当场解决问题,中科电气赔偿了巨额损失。“技术创新,就是在一次次摸索中成功的。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攻破难关。”李爱武给大家“打气”、鼓劲。
经过连续不断分析、调研和反复实验,李爱武终于彻底解决了这一行业技术难题,成功实现生产全套国产化的板坯电磁搅拌成套设备,并全面攻克国内冶金数据问题,摸索并建立一套最优的冶金数据库,奠定了国内板坯电磁搅拌成套装置冶金的基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李爱武的爱徒肖红是2010年中科电气从湘潭大学引进的技术人员。2016年,肖红带队攻关板带加热技术研发项目。
两年后,项目研发成功,正式上线运行。当在钢铁现场亲眼看到钢水穿过板带加热系统的那一刻,肖红顿感“被科技、安全和责任洗礼了一次”。那一晚,项目组成员举杯相庆,激动得彻夜未眠。
然而,设备运行到40天时,里面一个部件掉落,让团队瞬间“跌入谷底”。期间,客户施加压力,提出质疑,团队里有人沮丧,甚至提出离职,肖红难受得很。那晚,她跟师父电话汇报情况,实在忍不住,痛哭起来。
“没事,静下心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李爱武宽慰道,“没有过不去的坎!”
在国内声名鹊起的中科电气,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此前,他们与经销商合作开发海外市场。今年7月,中科电气自己正式成立海外营销部,挺进泰国、马来西亚、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巴西等国家。
才成立不到1个月,他们就迎来了冶金和轧机技术领域的国际公司德国SMS集团团队来考察。现场观摩中科电气的板坯辊式电磁搅拌技术后,德国SMS集团团队惊讶不已:“没想到中国制造的电磁搅拌技术已达世界一流!”
“在与客户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现在很多国外企业青睐‘中国制造’,相信‘大国重器’。”中科电气海外营销部部长王发平对未来信心十足,他说,“随着与我们洽谈的国外客户的不断增多,在电磁冶金领域,我们有充分的技术自信拓展海外市场。”
记者从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得知,以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岳阳制造企业拥有专利400多项,每年申报冶金磁力相关专利占全国75%以上;冶金磁力产品已发展至上千种,广泛应用于高铁动车、精密化工、环境治理等新领域。
其中,轨道交通车辆电磁制动与受流装置投入市场,打破了德国、日本等国的垄断;神舟飞船携带的试验用成套电磁搅拌装置、用于冶炼中国航母部分特种钢材的电磁搅拌设备研发投产。
如今,岳阳电磁已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产品远销亚洲、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半岛·BOB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