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官方网站“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习主席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正确行使权力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党员干部只有谨慎公正地行使权力,才能树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要保证权力的天平不倾斜,就要始终在心中装一杆“良心秤”,这是党员干部履职用权的必修课。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立党为公、公正无私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是人的显著标志。然而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却做不到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有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基层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有的为官做事有利于自己的就干,不利于自己的就不干;有的习惯当“老好人”“太平官”,遇到不公平的人和事,不敢较真碰硬,在维护公平正义上发挥不了作用;等等。当权力的边界因私利而模糊、当权力的天平因私欲而倾斜,最终破坏的是公平正义的环境,贻害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把正权力的天平,严格区分公私界限,始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如此才能为党和人民用好权,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把正权力的天平,要涵养一颗公心。古人言:“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才能坦荡做人、公正用权。倘若不能做到心底无私,凡事盯着利益干、瞄着位置干、由着性子干,履职用权就谈不上公道正派。党员干部涵养一颗公心,就要自觉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时刻筑牢思想防线,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亲与清等关系,始终把做事公道、用权公正作为一种道德品质、一种人格情操来坚守,摒弃私心杂念,做到不偏向、不越轨、不出格。
把正权力的天平,要做到客观公正。履职用权中,党员干部会面对不同特点的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要立足实际,客观公允。陈云同志倡导“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履职用权时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既不能一叶障目,也不能抉瑕掩瑜。不管面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环境,都要一视同仁,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因亲疏远近区别对待,不掺杂个人好恶,不搞厚此薄彼、感情用事那一套,正确处理好敏感事务和热点问题,真正把秉公用权落实到履职尽责、处理问题的具体实践中。
把正权力的天平,要坚持党性原则。党员干部手中有权力,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用得好则造福群众,用得不好则贻害事业。陈毅同志在任上海市市长时曾谈道:“打仗要下命令,签署作战计划;做经济工作要审批开支。指挥员和领导者提笔签字时,手往往发抖,因为那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战士的生命和建设的成败。”这种对待权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正是党性强、坚持原则的体现。党员干部在履职用权中,要反复掂量一件事情、一项决策,如果搞错了会产生什么后果。工作中要依规行事、按章办事,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该集体研究的集体研究,严格坚持各项政策和组织原则,以“公”为“道”,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员的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必须注重加强思想改造,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以“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的自觉,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确保党性不蒙尘、行动不逾矩。
把正权力的天平,要发扬斗争精神。权力似天平,秤杆挑两头。党员干部就是挑千斤重担的“秤杆”。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真正做到忧党忧在深处、担当担在难处、守土守在实处。向着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征程中,还将面临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是惊涛骇浪的考验,越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越要发扬斗争精神,压力面前不低头、坚持原则不动摇,态度坚定、敢于较真,在公正用权中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不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健康环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诚然,党员干部也难免会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要做到公正用权,不仅要加强自身修养,更要习惯在“聚光灯”“放大镜”下行使权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防止权力变异的“除菌剂”。党员干部公正用权,要习惯于让敏感问题在阳光下“脱敏”,让热点问题在公开中“散热”。只要让阳光照进公正用权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公平公正就能深入人心。
高耸入云的南迦巴瓦峰,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见证了对口30年来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
围绕“规模应用 生态赋能”,大会发布了北斗规模应用操作系统、大众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务等系列成果,央地携手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先试。
身高1.68米、全身自由度超过50个、搭载robotGPT云端大脑的达闼人形机器人XR4,已经在7月初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开启了预售,一台价格39.9万元起。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石油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10亿吨。这是长庆油田继2020年建成6000万吨级特大油气田之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成就。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AI(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文艺创作的各个领域,并逐渐兴起一场艺术创作模式革命。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十一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学家许学伟和陈旭光在西太平洋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2米大深度下潜,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
云计算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十部门联合举办。
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正向“新”发力、朝“质”攀峰。
身着粉色裤子、白色T恤,头戴一只可爱的发卡,不仅能与人互动,还能完成拖地、洗抹布、打开电视等工作——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款新亮相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大众眼球。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聚集地,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集中交汇点,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
刘烈宏在启动仪式上指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数字化、以企业为载体的数字化成功转型,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据了解,中国煤科首批遴选了35个项目落地实施知识产权资本化工作,涉及200余项知识产权、450余名科研人员,打通了“科技投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一体化路径。
光明日报今日开设《我是这样做学问的》专栏,邀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毕生志业的求索者,将一路所循所思所感所悟与读者分享。
我国12款“天”系列工业软件和航天领域首款智慧物联操作系统——“天鸿”操作系统成功发布。
近日中国工程院有关专家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对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
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新时代中国能源转型之路、厚植能源绿色消费的底色、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起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