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定点帮扶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典型的“山高、谷深、坡陡”喀斯特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为破解务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制约发展的难题,国家开发银行聚焦交通、水利、民生、产业“四个领域”基础设施短板,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基础设施融资优势,将贵州省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政策机遇与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有机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帮助定点帮扶县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给出开发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务川方案”。
“连峰际天,飞鸟不通”曾是务川的真实写照,也是以往制约务川发展的根本原因。务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开发银行按照“联通县城解决出境通道困境,疏通村组解决内部循环瓶颈”的思路,双管齐下、整体见效。一是联通高速公路“主动脉”,开发银行抢抓贵州省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政策机遇,累计投放资金29.9亿元支持建成务川至正安、德江至务川高速公路,将务川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推动务川成为链接成渝双城经济圈、黔中经济圈和武陵山区集中连片地区的区域中心城镇。二是疏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务川的农村公路曾长期存在“晴通雨阻”的问题,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开发银行向务川发放农村通村通组公路贷款9.9亿元,支持建成1540公里道路,覆盖13个乡镇(街道)、98个行政村,惠及脱贫人口4.8万余人,全部为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助力务川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密密匝匝的乡村公路网井然有序地运输着发展资源、致富资源,成为开发性金融深度支持务川交通建设的有力见证。
“地下水滚滚流,地上水贵如油”。武陵山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曾使降水量丰富的务川水资源十分匮乏。长期以来,务川人民纠结于水、受困于水,翻山越岭挑水背水曾是一代代务川人民抹不去的深刻记忆,加快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型缺水迫在眉睫。开发银行利用省级统贷平台“统借统还”融资优势,向务川发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94亿元,支持建成务川岩溪水库,覆盖涪洋、都濡两镇街11个村,解决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1.25万人次和1.16万头畜牧饮水问题。通过创新运用PPP模式发放贷款2.28亿元,支持务川南郊水厂改扩建工程、务川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务川生产生活基础环境,实现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水资源有序利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做好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工作。
务川县城中心片区由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落后,排污、排洪不畅,建筑物老化严重,安全及消防存在较大隐患,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农村环境“脏乱差”较为严重,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亟待修建使用,村舍院落厨房厕所亟待修葺翻新。开发银行统筹考虑务川城乡差异,因域施策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提升务川城乡环境。一是改善城镇居住条件,向务川发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贷款、棚户区改造贷款23.7亿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全面硬化、黑化小区内部道路及场地,全方位铺设雨污管网、供水管网、消防设施,实现路灯照明、庭院绿化、健身娱乐全覆盖,惠及5.7万余人,1.44万户家庭实现“出棚进楼”。二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向务川发放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贷款、生态乡村建设贷款9.9亿元,支持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围绕改造“房、厨、厕、圈、院落”和建设“连户路、进寨路、活动场所、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惠及16个乡镇(街道),111个自然bob半岛在线登录村庄、8.6万户居民。错落有致的村舍院坝、穿村而过的柏油公路、挺立村边的高大树木,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呈现眼前。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务川农业领域长期存在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难以普及,地块零散破碎,灌溉、防洪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诸多短板。同时,受限于工业基础设施薄弱,对已探明的4000万吨萤石重晶石、1.5亿吨铝土矿等20余种富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难以形成附加值高的产业链。开发银行立足务川山地立体气候,围绕特色高效目标,因地制宜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发放3亿元支持务川建设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对15个坝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围绕矿产资源禀赋开发利用,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发放0.49亿元支持氟钡新材料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全县工业高效集约发展。助力务川实现低头务农到抬头望矿,在新型工业化的新赛道上,抢抓大机遇大风口、推动大提质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