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共有133人当选,
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分别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马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黄三文,清华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的颜宁,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学研究所的何宏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郑海荣。
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的韩恩厚、深圳大学的李清泉、广州大学的邢锋和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的刘超。
据介绍,本次两院院士增选名额进一步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倾斜;向为国防和国家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向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
神舟十三号如何抵挡太空环境腐蚀?核电站如何实现长期安全服役?都与韩恩厚的工作密不可分。
韩恩厚是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兼职高级访问学者,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院长、(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亚澳非区域办公室负责人。
他长期从事腐蚀机理、耐腐蚀材料、腐蚀控制技术、工程结构与装备腐蚀服役安全评定与剩余寿命评估研究与应用,研发出多种腐蚀控制与服役安全评定技术,已在核电、飞机、管道、电网、船舶、汽车、航天、海洋等多领域应用。
韩恩厚曾三次担任国家973腐蚀项目首席科学家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负责人等,目前正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等。他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6年获惠特尼奖、2019年获“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2021年获钱三强科技奖。
李清泉出生于1965年,是深大建校40年以来首位本校产生的院士,现任深圳大学党委书记。
他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十一五”科技部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专家组成员,第三批“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
李清泉长期从事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创新理论和自主装备研究,该领域是测绘、土木、信息等学科融合的国际学术前沿。
针对变形测量面临的“测快、测全、测准”挑战,构建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理论方法,在瞬时变形、表观变形和内部变形测量技术上取得开创性突破,发明研制公路、铁路、地铁、市政、水利等行业自主测量装备,研究成果在全国32的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行业规模化应用,实现装备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和出口海外,引领学科创新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跨越,确立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的国际领先地位。
他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省部级/一级学会一等奖多项和国际移动测量杰出贡献奖等。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0项,主编参编标准规范7部,出版本领域首部中英文专著《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等著作7部。
今年57岁的邢锋毕业于清华大学。他曾先后担任深圳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广东省教育工委副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广州航海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2023年9月邢锋任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据广州大学官方网站消息,邢锋现兼任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ACI(美国混凝土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邢锋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邢锋也成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第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第一位院士是周福霖,他于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超在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工作之前,曾任广州市公安局警务技术二级总监。从事法医学研究与鉴定的30多年里,他在死因鉴定、DNA数据库技术、疑难检材DNA检验、国产试剂及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奋战在公安一线,通过科技创新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及证据,是我最大的心愿!”刘超说。
在一BOB·体育综合APP下载线刑事技术生涯中,刘超取得了多项突破性、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个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制定多项公安行业标准,获授权发明专利多件;主编《高级法医学》等专著;发表论文逾300篇;勘验检验重大疑难案件数千宗,无一差错;荣立个人一等功多次,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刘超是我国DNA遗传学创始人之一、DNA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发起者和国产化DNA试剂的主要研发者。2000年,公安部刑侦局牵头,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辽宁省公安厅、北京市公安局、广州市公安局四个单位联建了国际上第一个“打拐”DNA数据库。
目前,我国大多数肿瘤的诊疗主要参考国外的权威指南,但在鼻咽癌诊疗领域,“国际标准”却是由中国学者领衔制定的,著名鼻咽癌放疗专家马骏正是“领跑者”之一。
从医38年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放疗专家马骏长期致力于提升鼻咽癌疗效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先后提出了“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全身化学治疗可重塑以B细胞为核心的抗肿瘤免疫,有效清除全身微小转移灶”的“增效”理论,制定了“先GP全身化疗,后局部放射治疗”的新策略,大幅提高了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
他提出“采用临床分期联合分子标签,甄别出极少发生微小转移灶的低危患者,可降低治疗强度”的“减毒”理论,创立了“豁免化疗及缩小放疗范围”的治疗新策略,显著减少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改善了生活质量。
他率领团队发布一系列科研成果,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今年的一次采访中,马骏向记者表示,未来五年有望啃下放射性脑病、声带嘶哑等“硬骨头”,实现中国几代鼻咽癌专家“让患者活得更久更好”的夙愿。
2021年,由马骏牵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国际指南,着重关注于精准放化综合治疗的实现这一当今鼻咽癌领域的焦点难点问题。这是在医学领域首个由中国学者及学术组织领导制定的国际循证指南。
生于1977年的颜宁,不满30岁便成为清华最年轻博导,42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22年11月,颜宁宣布离美归国,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该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她表示:“经过了过去几十年的积累,现在我终于有信心主动进入人生第三个阶段,那就是搭建一个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健康挑战,发掘、挑战生物医学难题,作出原创突破,回馈社会。”
2023年11月21日,深圳医学科学院在深圳市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宣告成立,这是一家集医学综合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级学术机构。颜宁担任创始院长。此前,颜宁曾经在深圳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透露,未来10年内,深圳湾实验室和深圳医科院合起来可能有400个实验室,她希望能跟深圳所有大学医学院有合作。
据深圳湾实验室官网今年7月发布的消息,颜宁教授致力于物质跨膜运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何宏平是矿物学家,今年56岁,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1年和1999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矿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4年,何宏平在法国INSA-Lyon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何宏平主要从事矿物学研究,在矿物表面作用、矿物生长理论和矿物资源利用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提出早期地球活性氧源于矿物表面反应的新认识,发现矿物纳米晶粒堆砌生长的新机制,创建了矿物性能调控和稀土绿色开采新方法;推动了矿物学理论创新与学科融合发展,为稀土和黏土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何宏平曾获国际黏土学会杰出成就奖(AIPEA Medal)、美国黏土学会Jackson奖、法—中科学与应用基金会首届Gilles Kahn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李四光奖、南粤百杰、金锤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和奖励,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美国矿物学会会士等。
生于1977年的郑海荣,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博士后、项目科学家,2007年回国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医学成像技术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Paul C. Lauterbur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主任。
其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以科学精神作为行为的标准,带领科研团队更加“淡然”地往前走。
郑海荣主要研究医学成像与医疗仪器系统,声学/磁学生物物理。提出隐正则化稀疏快速成像理论和高速成像电子学新体系,突破了医学磁共振成像速度慢的难题;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成功研发我国第一台3.0T高场磁共振设备、国际首台5.0T超高场磁共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提出声辐射力生物测量新方法,研制成功新一代无创超声弹性模量成像仪器,实现了超声换代跨越,在全球逾千家医院使用;提出超声辐射力神经调控新原理,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无创伤型脑神经调控仪器。
郑海荣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获何梁何利科技青年创新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和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长期从事植物基因组学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和团队通过基因组设计成功地把马铃薯由无性繁殖作物改造成为种子繁殖作物,奠定了蔬菜基因组研究的基础并为蔬菜品质改良提供了新路径,使得种植一亩马铃薯从需200千克薯块到仅需2克种子。为了找出黄瓜的苦味基因,他和团队曾经3年尝了6万根黄瓜18万片黄瓜叶子。
黄三文和团队在破译世界第一个蔬菜作物基因组的同时,还使我国蔬菜基因组科学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
黄三文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是高被引学者。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名)、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深圳市市长奖和深圳“40年40人”等。
Copyright © 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400-533-8546 邮箱:derfloor.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