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 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 医保发〔2020〕51号》。该文件的下发,意味着首轮冠脉支架国采结果,正式落地执行。
《意见》明确: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基础上,建立预付机制,在医疗机构与中选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后,医保基金按不低于年度约定采购金额的30%预付给医疗机构,并要求医疗机构与企业及时结清货款,结清时间不得超过交货验收合格后次月底。
也就是说,首轮国采,耗材货款医保预付30%,并且最迟耗材验收合格60天内必须结清货款。
而在实际操作中,不仅2408家有支架植入手术业务的医疗机构参与国采,且首年意向采购量107万个,而2019年全国铬合金支架采购量是109万个。
据相关支架生产企业反映,1.8万元的支架,生产企业只能拿到不到2000元,刨去成本、配送等服务,获利甚微。最后还面临回款难的问题。
能够按时拿到耗材回款,解决现金流的压力,在”以量换价“之下,耗材企业实际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截至目前,多个省市都已经在落地第一轮耗材国采。参与执行的医院名单也对外公布。
12月2日,广东省医保局、卫健委、药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我省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发布了广东省执行第一轮国采bob半岛在线登录的医院,以及约定采购量。
与此同时,北京市也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协议采购量确定工作的通知》先后公布了2批执行首轮国采的医院名单,共计78家。
也就意味着,这209家参与首轮国采的医院,都必须在60天内结清参与带量采购的耗材货款。
不久前,业内一份《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的流出。国家级带量采购第二批医用耗材清单主要包括以下类别: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涉及产品信息1万余条,具体到规格型号约32万条。
与此同时,还将对第一批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起搏器类、眼科类产品进行增补。
各省市医用耗材交易与价格监测的上传数据主要包括采购目录、订单、配送、收货、结算等内容,要求在2021年2月28日前完成。
换句话说,在高值耗材第二轮国采中,全国联盟中带量采购的品种将从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6种高值耗材中产生。
和药品相同,耗材国采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带量采购能够逐步解决医用耗材回款难的问题。
11月2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则《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777号建议的答复》,明确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建立招标、采购、交易、结算、监督一体化的省级招标采购平台,推进全国性联盟采购机制。将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项目终验工作。
《通知》中,国家卫健委还要求,未来要提升货款支付效率,鼓励由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生产或流通企业结算货款。
显然,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仅仅只是医改的阶段性目标,医保真正的改革重点仍然是支付方式上的转变。
现阶段,国家推动下大范围以量换价挤压医械行业内的价格虚高水分仅仅是一个阶段目标,未来购销领域中支付结构的优化才是最终目的。
在医用耗材的采购环节中踢出经销商,由医保直接与供应商结算,从票数上看就是“一票制”。
而对于流通领域来说,医保直接结算之后,相对的流通企业的价值也将逐步减少,中间环节得以压缩后,此后以量换价的力度势必只增不减。
这也就意味着,“两票制”之后,新一轮更为残酷的洗牌即将来临。(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