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临赣江南支,南接抚河故道、护城河,中有玉带河,青山湖、艾溪湖、瑶湖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bob半岛在线登录中,四干、五干、六干、西总干、幸福渠穿插蜿蜒……青山湖区水系发达,河湖纵横,水资源极为丰富,享有“三湖相间、四河相邻、五渠相交”之美誉。如何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成为青山湖区水环境治理的一道重要考题。
除了全面推行河长制,青山湖区优化河湖治理模式,创新打造“行政河长”+“民间河长”协同治理模式,全力推动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初步实现“全民治水”和“共治共享”。
8月16日正午,骄阳下的幸福渠流域罗家河,河面在烈日的投射下波光粼粼。顶着烈日,“民间河长”刘浦生带着巡河记录本和专业设备开始了巡河。
刘浦生在罗家河畔蹲下,俯身从河道里取了一瓶水样,用移液器抽取5毫升水样注入试剂管内,随后将准备好的氨氮制剂滴入试剂管并搅拌均匀。静置10分钟后,用多参数水质快速分析仪测出水样氨氮值。
“上个月我们检测这处水源的氨氮数值是8.51毫克/升,属于轻度黑臭的标准。刚刚检测水质的数据是氨氮3.45毫克/升,已经达到正常水体的标准,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刘浦生说,“其实氨氮滴进去的时候,我就知道罗家河水质改善了很多,如果是黑臭水会立即变黄,现在罗家河的水样是清澈透明的状态。”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青山湖区各级领导干部挂帅出征,担任河长。为协助“行政河长”在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到更加立体,2022年,青山湖区河长办专门聘请志愿者团队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对全区重点河湖水域开展监督巡查工作,刘浦生便是团队的“总指挥”。
579页报告、360个巡河反馈、103600字记录……仅半年时间,刘浦生的巡河报告已是厚厚的一摞,报告记得满满当当:某处河面有漂浮物、某块河坡有垃圾……大小问题都记录在册。今年以来,“民间河长”对青山湖区幸福渠、五干渠、西总干渠、四干渠、六干渠等12条重点水系进行了全面巡查监督,发现问题300余处。
“民间河长”是对“行政河长”的有效补充。“通过‘民间河长’巡查、区河长办整理、‘行政河长’下令、属地政府整改、区河长办复查、‘民间河长’验收的形式,仅半年时间,先后整改完成菜地清理、垃圾清除、岸坡坍塌、护栏损毁等河湖管护问题232件。”青山湖区河湖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梦蝶表示,自从与“民间河长”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河两岸脏乱差的面貌改变了,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
河水清了,小鱼小虾都回来了。“民间河长”,他们既是河道“警长”“保安”,又是河道“保姆”“医生”,织牢织密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护网格,实现了对村域河流的“无缝覆盖”管理,真正打通了治水管水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发现,“民间河长”队伍中一位面孔稚嫩、皮肤黝黑的年轻小伙子,正在刘浦生的指导下学习使用无人机巡河,他就是19岁的暑期返乡大学生易健成。自幼在青山湖畔长大的他,对于近几年家乡河湖水环境的改善颇有感触。“过去青山湖区河流的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好,通过一步步治理,成效日益凸现,我也想为水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说干就干!4.8公里的罗家河,易健成头戴FPV眼镜,手持无人机操控手柄,跟着刘浦生一趟巡河下来就是足足4个小时。“新技术的应用,让巡河工作更直观更高效。”易健成说。
传统巡河受地形、遮挡物等影响,无法完整地观测点位周边及整个河流情况,常常是还没靠近点位就已无路可走。无人机的高空视觉和精准定位功能,恰好填补了传统巡河的漏洞。“过去徒步巡河遇到河流附近在施工,只能选择绕路,浪费很多时间精力。现在采用了无人机代替徒步巡河,它可以直接从高空飞去设定的河道地标,通过图像清晰展示水域面貌,在提升巡河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刘浦生告诉记者。
引进无人机及专业水质检测设备、多光谱水质遥感技术,运用FPV眼镜+无人机技术……如今,将“实地巡河”转型为“鹰眼巡河”,巡河志愿者身处安全场所即可实现多角度广范围的河流探知。
“目前是在青山湖区进行运用先进技术巡河试点,效果很理想,下一步计划逐步覆盖整个南昌市,同时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队伍,共同守护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刘浦生自豪地表示,在“民间河长”的带动下,周边的居民渐渐树立起水环境保护意识,“行政河长”+“民间河长”释放了水生态治理的“乘数效应”。
“青山湖区河湖水域环境提升了,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河道沿线的居民更满意了,这都得益于青山湖区部分河湖流域的水环境改善,活水源头的水质更好了。”李梦蝶表示,“民间河长”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河长”,更多的是社会共治的管理创新。(记者 邬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