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名单。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讲席教授、凝聚态物理研究部主任丁洪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荻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谭家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上海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夏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3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16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法中心执行主任(法)及老年医学中心顾问,埃里克·丹尼尔·雅克·吉尔森(Eric Daniel Jacques GILSON)当选2023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丁洪,男,1968年4月出生,汉族,湖南长沙人,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现任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讲席教授、凝聚态物理研究部主任。199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物理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高温超导体和量子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机理,先后取得了若干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发现赝能隙,在铁基超导体中观察到s-波超导序参量,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成果三度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工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系列期刊创刊125周年纪念论文集,成为49个入选工作(其中34个获诺贝尔奖)之一。在学术期刊上发表3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 Nature、Science正刊11篇、子刊24篇,PRL45篇,PRX9篇,总引用次数超过2万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超过150次。在上海光源负责建成一条多项技术指标世界领先的光束线站(“梦之线”),曾担任国家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常务副经理和首席科学家。曾获美国斯隆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B 类,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欧洲先进材料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首批腾讯新基石研究员等奖励。
张荻,男,1957年3月出生于陕西西安,籍贯山东惠民,汉族,中国党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1985、1988年分别获日本大阪大学材料学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迄今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长期从事金属基及构型化复合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在复合设计制备、形变加工、构效关系及构型化调控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SCI他引23000余次,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本。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等项目,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0余项,制定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标准3项。基础研究指导和支撑应用研究,为我国多个重大工程创制了一系列的轻质高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功应用于我国航天等高科技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省部级一等奖4项(2项排1)。
谭家华,男,1946年出生,汉族,湖北半岛·BOB官方网站宜昌人,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曾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
谭家华长期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四十年如一日深耕大型工程船技术领域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与国内重点行业单位合作开展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研究,2000年以来带领团队攻克了大型绞吸挖泥船总体设计和关键作业装备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适应“沿海淤泥积沙”、“近海硬质沙土”、“远海坚硬礁岩”挖掘的三代59艘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创新研发国内首型软体排铺设船、抛石整平平台等十余型特种作业装备,为“一带一路”港口航道建设、近海围海造地、远海岛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终身成就奖。长期从事工程数学、船舶设计等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坚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夏强,男,196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籍贯浙江宁波,汉族,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上海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研究所所长、中国-东南亚儿童终末期肝病转化研究中心主任。
夏强是著名儿童肝移植专家,我国儿童肝移植重要开拓者和领军者,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儿童移植专委会创始主委,我国大陆首位国际肝移植学会儿童委员会委员。在儿童终末期肝病诊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世界最大儿童肝移植中心,年完成量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5年生存率94%全球领先,引领我国儿童肝移植从几乎空白到世界领先。他突破儿童肝移植关键技术瓶颈,创建中国儿童肝移植技术标准。主持制订首部《中国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推动我国儿童肝移植5年生存率提高35%,年完成量增长22倍跃居全球第一。担任Translational Research主编,在Cell、Gut、J Hepat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一等奖3项。
埃里克·丹尼尔·雅克·吉尔森(Eric Daniel Jacques GILSON),男,1958年1月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法中心执行主任(法)及老年医学中心顾问。现任法国尼斯肿瘤与衰老研究所主任;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医学院教授及附属中心医院临床医师 (PU-PH)。1983年获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03获评欧洲分子生物学会会士(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ical Organization Membership)、2013年获评欧洲科学院院士(Academia Europaea of the Academy of Europe)。2010年获法国安联研究所基金会奖(La Fondation Allianz-Institut de France)、2018年获法国科学院Charles Leopold MAYER奖,2019年获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INSERM大奖。GILSON教授从事端粒染色质结构、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研究近40年,联合INSERM 牵头建立全球唯一衰老学术研究网络INTERAGING,是法国科学界公认的“端粒之父”,也是国际上描述人类和酵母细胞端粒性质、功能和相关蛋白在肿瘤和衰老中作用的先驱科学家之一。其成果发表在CNS等国际权威杂志300多篇,他引17000多次。近十年来,与中国团队共同探索衰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致力于推动中国和国际老年医学研究,从探索靶向端粒在预防衰老和治疗肿瘤的双向应用前景到临床转化研究,为“健康增龄中国方案”提出独特的研究思路。